孩子你準備好了嗎?32件父母一定要教的事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5月

孩子你準備好了嗎?32件父母一定要教的事

作者:羅馨婷
出版社:大拓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12日
ISBN:9789866145070
語言:繁體中文

  歧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看似很簡單,其實卻是很不簡單的。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認為自己長大了,身上平添了很多叛逆。對待父母的話語他們總是嫌嘮叨,覺得跟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父母說東他偏往西,結果長大後才知道當初的自己是太無知,結果後悔晚矣。
  心態可以改變一切,心態積極了,就能樂觀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那他也就成功了一半。不管你遭受何種挫折與苦難,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就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把你難倒。
  思維是一種樂趣,是一種遊戲,是精神上的一種享受。我們透過思維,解決了我們周圍的問題,我們感到滿足,感到驕傲,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高興。
  習慣的力量是驚人的,「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前言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的叛逆時期,他們已經開始接觸社會,卻又缺少必要的辨別能力,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應該學習,怎樣的行為應該制止。那究竟哪些行為是有危害的?它們又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看似很簡單,其實卻是很不簡單的。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認為自己長大了,身上平添了很多叛逆。對待父母的話語他們總是嫌嘮叨,覺得跟父母之間存在著代溝,父母說東他偏往西,結果長大後才知道當初的自己是太無知,結果後悔晚矣。
  一位李老師給記者講了一個學生的故事,去年學校來了一個學生,十四歲的小女孩逃學、上網、早戀,夜不歸宿。其實,她家很有錢,孩子犯了點錯誤,他爸就連打帶罵,結果孩子形成了強烈的叛逆心理,你不讓我幹什麼,我就偏偏要去做。後來,父母把她送到了軍校。女兒不爭氣,父母覺得很丟臉,每個月都是保姆過來看看孩子。這不是挽救而是放棄的做法,再覺得丟臉那也是自己的孩子。我有一次,排定好了要去家庭訪問。我剛準備好上車,那孩子來了一通電話,說老師你別來我家了,我爸說我不爭氣,沒有臉見老師。這個女孩子在學校待了一年多後,經過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隨著孩子的慢慢懂事,父女之間逐漸有了交集,狀況大為改觀。這個女孩子畢業後,直接就去了父親的公司上班。以前打都不回家,衣服都扯壞過,現在沒問題了。李老師說,「只有愛才能讓他們轉變。」
  老師告訴記者,歧視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我們非常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像軍校,很多人都覺得管不動的壞孩子都會被送去那,這種誤解長期存在。
  「我們的老師都是二十四小時值班,隨時對這些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矯正,也對他們的生活進行照顧。」前些日子,一個患有癲癇病的孩子半夜發作,大喊大叫,用頭使勁撞牆,值班老師半夜三點把他送到醫院,折騰完都上午九點了,馬上又得回學校上課。
  老師又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少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行為失控,一個是心理失調。要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必須監管和關愛並重。有個學生和他媽媽靠拾荒生活,家裡發生意外,我們老師拿出了五萬塊錢幫助他們,孩子非常感動,不但改掉了很多壞毛病,後來還當上了班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些年,有的孩子升了學,有的去當了兵,有的找了工作,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李老師說。
  「嗯,我想要是畢業了,就去上職業技術學校,學點技能,然後找個好工作。」一位學生主動告訴老師,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叛逆並不是過錯,但是叛逆也要有個限度。我們在有自己思想的同時,也應該多考慮一下父母和老師的建議。但是父母一般只是普通人,他們不是談判專家,所以有時候的關心聽起來就像是「詛咒」,或許有些話你不愛聽,但這其實是他們氣極的表現。所以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就把他們的關心關在門外,而是要試著去學會過濾。
  總之,青少年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學會思考。思考一下,什麼行為是需要的,什麼行為是必要的,什麼行為是錯誤的,這樣,你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路。但是,這條路需要慢慢地捉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頓悟的,我們也都是在頓悟中學習成長,一路這樣走過來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