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滋味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10月

文學的滋味

作者:韓秀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1日
ISBN:978957052843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紐約人韓秀,定居在富有藝術氣息的美國華府北維州維也納小鎮,用洗鍊的筆觸書寫雋永的人生。在韓秀曾經寫過的作品中,經常可見剔透又閱歷豐富的生命體悟,是一種度過大時代淘洗的歷練。生活在宜人的美國小鎮,但是韓秀用溫婉的語調,追述她所熱愛的文學、她與作家友人們友善真誠的來往。她在外交圈的觥籌交錯間,烹調菜餚,並且用機智的言詞、文字呈現每一次社交聚會。文學滋養心靈,食物則滿足脾胃,當熱騰騰的食物下肚時,佐以文學名著的智慧篇章,堪稱是一本結合美好生活、文化的散文札記。
  《文學的滋味》以烹飪為主調,在飲饌中串連出戲劇、小說、電影、歷史軼聞、騷人墨客的情懷往事。在穿插食譜、文學故事的散文中,可以看見永恆的美景、文學大師的身影,還可以感受到歷歷在目的外交晚宴,豐富你的見聞。
  本書收錄三十道食譜,每一道烹飪食譜皆是經過無數嘗試、實驗得來的獨家祕方,茲列舉部分如下:
  *罐悶野兔  *嫩牛野菇  *馬其頓水果甜品  *傳統肉醬麵  *德式巧克力蛋糕  *檸檬瑪德琳  *奶油斯岡  *蟹肉法式派  *黃瓜三明治  *可口錢袋  *紅酒梅子小土司  *龍蝦糊蓋飯  *德式燉牛肉與馬鈴薯丸子  *摩洛哥牛肉庫司  *串燒鮮貝蘑菇  *醃漬小黃瓜  *燉山珍  *西班牙海鮮燴飯。
  補充了任何櫥櫃架上的烘焙寶典所沒有的烹飪祕訣,紀錄著世間值得去珍惜的摯愛與美好,這是一本與人生相伴隨的飲饌札記,與捧讀本書的讀者們一道徘徊在文學的座座孤峰間,並和文學巨人們四目相望,探身於當時、當地的風景,將錯綜複雜的感悟、情懷帶往另一個時空,紀錄品味的生活,讓生活中值得珍藏的細膩處,隨著佳餚滋潤日常人生。
  這些美饌在作者動人的筆觸下,依然光芒燦爛,讓幾世紀以來的古老飲食配方隨著時間流逝而越發閃閃發光,永駐你我心間。
本書特色
  作者從旅遊、日常生活、電影、文學作品中,擷取與「烹飪」相關的美饌佳餚,憑著實驗的精神,作者多次在自家廚房內試驗如何製作出可口的知名菜餚。並在侃侃而談文學與人生後,寫下悉心試驗而成的食譜。
作者簡介
韓秀
  一個如同候鳥一般幾乎每年早春都會飛回臺灣的紐約人。目前,定居美國華府近郊北維州維也納小鎮,讀書、寫作。曾任教於美國國務院外交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國際關係研究所。華文寫作三十年,迄今已在臺灣出版長篇小說、短篇小說集、散文集、書話、傳記等三十餘種。西方外交界的生活動蕩不安,瞬息萬變,作者悠游其中,擁抱人群之餘更在極為絢麗的文化氛圍中,親近文學,時不時為親愛的華文讀者端出獨特的佳肴,兼具品味的諸多佳餚。

緣起 請問,福爾摩斯先生,您吃什麼? 鐵達尼遺留下來的那一塊餅乾 鹽的傳奇 風情萬種下午茶可口「錢袋」 聯合國的女人們 正在消失的一條路 來自荒野的風後記:捨不得寫完的一本書

緣起
  內心的寧靜告訴我,從今往後,歌聲與詩意將永遠伴隨,永遠繫繞。從今往後,人生再無寂寞二字。
  從來沒有將希臘神話只是看作文學的緣起之一,從來沒有將那許多在奧林普斯山上逍遙著的神祇看作巨大權力的掌握者。一向和現代希臘人一樣地熱愛著這些可親可愛的神祇,因為祂們和我們一樣有著凡人的長處與短處,有著凡人的七情六慾。祂們絕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祂們勇敢、頑強,卻也有著諸般無奈。祂們聰慧、睿智,卻也時有失誤。祂們樂善好施,卻也善妒善猜疑。現代希臘民眾雖然信奉東正教,但是心中的父兄、姊妹卻是諸神。
  二十世紀九○年代,有幸在希臘駐節三年,這個遍地神蹟的國度。抵達雅典不久,我們就到了德爾斐。那是一個晴朗的日子,太陽神神殿遺址附近並沒有太多的遊人。我的先生 J 興致勃勃向小丘上走去,建議走近一點看看那著名的古希臘競技場。我謝了他,跟他說,想在神殿裡多停留一會兒,便原地未動。他笑著,帶著相機,走遠了。我看著他的身影在坡道上大步前進。此時此刻,巨大的神殿廊柱之間只剩了我一個人,清風拂過,我聽到了悅耳的語聲,看到了俊美的容顏,巍峨的肩膀上披著雪白的衣衫。內心的寧靜告訴我,從今往後,歌聲與詩意將永遠伴隨,永遠繫繞。從今往後,人生再無寂寞二字。人類創造出的文學與藝術將以各種方式生動起來,鮮活起來。不再只是印在紙張上的文字,或只是畫面,或只是影像,而是會從平面上自然而然地延伸出去,站立起來,走進我的生活,成為我的生命的一部分。
  J 回來了,他疑疑惑惑地看著我,「我走了只有短短十五分鐘,妳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神清氣爽的。發生了什麼事嗎?」我輕鬆回答:「與阿波羅聊了一會兒。」J 停頓了一下子,順著我的口氣問道,「祂看起來還好吧,我說阿波羅。」我笑了,「噢,很好,像一位有問必答的兄長。」
  此時此刻,風中似有樂聲,那是什麼?J 問,四處張望。那是阿波羅的琴聲。我愉快地回答。
  從那天以後,我的書寫便有了一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氛圍,呈現出一個全新的風貌。
  二○一一年初夏,是最近的一次,再訪歐洲。
  在倫敦,自然會思念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王爾德(Oscar Wilde)、奧斯汀(Austen)與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莎士比亞環形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裡面的人與事與物帶領著我飛越時空。而貝克街上則風景依舊,福爾摩斯神采奕奕,正在壁爐前冥想。倫敦麗池飯店則不斷地提醒著世人鐵達尼短暫的過往,以及在英倫與紐約之間震撼人心的一百年。震撼人心的還不只是鐵達尼,還有一些書信,一些雅致的出版品,還有人際之間幽遠、深邃的情愫。
  在巴黎,自然是懷想巴爾札克(H onore de Balzac)與蓋朗德(Guerande),懷想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與貢布雷(Combray),甚至會思念曾經住在巴黎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與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去看望羅丹(Auguste Rodin),但是心卻在巴爾札克身上,熱切地想與他討論一點寫作上的問題。看到了,聊得十分愉快。於是,巴黎變得真正美好起來。
  造訪與對視之後是書寫的二○一二年,非比尋常的一年。回憶生出了翅膀,一些人帶著他們的故事飛越大西洋來到紐約與華府。回憶與現實交織,譜寫出新的奏鳴曲。
  但是,在內心最深處,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地方,那裡的人群,那親切的語聲讓我歡喜,讓我流淚。我能夠無止無休地思念那裡的夜景,那裡的晨曦,那裡的陽光,那裡的風雨。讓我與這塊美麗的島土骨肉相連的便是文字。在整個世界上,我僅僅與這塊島土上的人們使用著完全一樣的文字,那值得整個世界無比珍惜的一種古老而又年輕的文字。
  於是,人與人,人與神,人與文學,人與藝術之間的造訪、對視、交談、思念最終化為文字,被寫了下來。

冒險的感覺使我的神經大為興奮,把菸頭拋在一旁,手摸著我那只左輪手槍,迅速地走到門口。我朝屋裡望了一望,裡面空蕩蕩的。可是有很多跡象可以說明:我並沒有找錯地方。這裡一定是那個人住的地方。一塊防雨布包著幾條毛毯,放在新石器時代的人曾經睡過覺的那塊石板上,在一個粗陋的石框裡還有一堆繞過的灰燼,旁邊放著一些廚房用具,以及半桶水。一堆亂七八糟的空罐頭盒說明,那人在這間屋子裡已經住了一些時日。當我的眼睛習慣了這種透過樹葉照射下來的紛亂的點點陽光之後,我又在屋角裡看到了一只金屬小杯子和半瓶酒。在小屋的中央有一塊平平的石頭被當作桌子使用,上面有個小布包—無疑的就是我從望遠鏡裡看到的小男孩肩上所扛著的那卷布包;裡面有一塊麵包、一罐牛舌和兩罐水蜜桃罐頭。—〈岩岡上的人〉(The Man on the Tor),《巴斯克威爾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請問,福爾摩斯先生,您吃什麼?我覺得,我已經離福爾摩斯很近了,他就在不遠處,揮舞著手杖,大步流星地走著,不時嘴角牽動,露出一個稍縱即逝的微笑。與福爾摩斯先生(Sherlock Holmes)一道消磨過很多的時光。早先,有翻譯得很差的中文本,福爾摩斯與好朋友華生醫生之間那許多幽默睿智的對話全都被省略掉了,只剩下了乾巴巴的「案情」。但是,那些案情本身也有著相當的吸引力。於是,在後來完全沒有書可讀的歲月裡,透過講故事的活動,我在豐富著這些案情發展中的空隙部分,讓它們更加細膩、曲折,更加驚人。故事講完了,我那飢腸轆轆的身體一再地追問我一個問題:妳講了半天,福爾摩斯果真料事如神,但是他畢竟不是神,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啊,他也得吃飯,那麼,他吃些什麼?他吃些什麼?我怎麼知道呢?新疆兵團大伙房的鹽水煮白菜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維族老鄉的乾奶酪可能在某個地方有所接近,但是,依然不可能是正確答案。終於,回到了美國。因為喜歡福爾摩斯,因為喜歡英國演員Jeremy Brett 的精湛演出,於是買了全套的《Granada》影集來看,更不肯放過公眾電視台播放的重量級懸疑偵探影集。果不其然,福爾摩斯注射古柯鹼的鏡頭常有出現,卻看不到他吃什麼。與案情有關的人物和華生醫生吃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福爾摩斯總是臉上掛著莫測高深的微笑,酷酷地坐在那裡,菸斗在手,一味地吞雲吐霧。更平常的是,好心的管家哈德遜太太進房來收拾餐桌,福爾摩斯的早餐根本碰也沒有碰過,於是,哈德遜太太將盤盞收拾了,一路埋怨著、搖著頭,離開了。福爾摩斯總不能只靠菸斗、毒品和靜坐來維繫生命吧?他總得吃點兒什麼。我和哈德遜太太一樣,忍不住心痛起來。終於,回到了書本,英文本以及最新的在台灣出版的中文版《福爾摩斯探案》都沒有忽略任何細節,細心的讀者終於看到了福爾摩斯的早餐盤裡有著炒蛋和火腿。沒有看到他動手來吃,只能想當然地認可這兩樣食物加上咖啡,大概是我們的大偵探延續生命之食材的一部分。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