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總是少雙鞋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11月
為什麼女人總是少雙鞋
華人首部百貨專櫃剖析,
輕鬆幽默的筆觸帶領讀者進入女鞋的品牌世界!
打開鞋櫃,解放精彩世界,妳的目光攫取了什麼?
不同的鞋款,有高有低,
不同的風格,有運動有休閒,
不同的顏色,有深有淺……
如何搭配不同的場合,都是自己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外包裝」的重新定義,穿鞋不僅為了舒適與流行,更能彰顯個人特色與魅力。百貨、商場、網購、拍賣、電視廣告、公車捷運看板、手機推播促銷等等,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吸引人的宣傳與魅力商品,雖然消費市場的比例逐漸飽和,你還是忍不住想問:「為什麼女人總是少雙鞋?」
作者利用家族女鞋產業的背景、搭以後天音樂家背景的思維、配上數理邏輯的頭腦,一字一句寫出對百貨市場的觀察及品牌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用一支筆,譜出優美動人旋律般的文字;
用一雙高跟鞋,來闡述魅惑迷人風采;
用一本品牌書,道出女鞋產業的脈動,
且看作者用文字告訴你 : 為什麼女人總是少雙鞋?
*隨書附贈手繪明信片
時尚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新光三越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副總 吳昕陽
MAGY / ORIN / CHOiCE女鞋品牌, 東笙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陳科竹
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董事總經理 劉軒
Nine West / Steve Madden / Easy Spirits 等品牌執行長, 香港商玖熙公司台灣分公司 總經理 魏允中
作者簡介
陳柏堯
作者為紐約留學之音樂家,畢業於伊斯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因家中三代為台灣女鞋產業打拼,有感回饋與責任而回台接班;父執輩創立國產女鞋品牌 MAGY、ORIN、CHOiCE,為台灣少數仍廣受女性消費者喜愛的專櫃女鞋品牌,通路遍布全台百貨公司。
喜歡思考及研究台灣消費者習慣與時尚品牌的市場迷思問題,2010年進入公司後,發現經營品牌有相當專業卻也好玩的地方,更在2014年代理美國 Vince Camuto、BCBGeneration 品牌;因為覺察工作上的數據與大眾的認知有所出入,逐以輕鬆、幽默、詼諧的字眼描繪這項時尚產業;希望能以「圈內人看圈內的角度」,提供一個不同的觀點,讓大家了解這個有趣的百貨專櫃女鞋世界。
Fashion Topics / 時尚關鍵
.什麼叫流行
.到底要選黑色還是咖啡色
.為什麼替鞋款命名
.為何中島區的鞋子都這麼相像
.時下流行的快閃店
.什麼是奧特萊斯
.百貨內餐飲業為何越開越多
.雅虎和臉書在台灣市占率高的原因
.Miss Sofi 與東京著衣
Shopping Insights / 聰明消費
.為什麼女人總是少一雙鞋
.劈腿時要如何穿搭
.高跟鞋購買指南
.一年何時最優惠
.母親節買鞋的4個要點
.週年慶是什麼
.週慶支援學會的人生技能
.百貨業的貝多芬
.草莓族的聖誕小確幸
.過年為什麼要穿新鞋
Think outside of Shoe Box / 另類思考
.台灣鞋真的比較好穿
.1mm的差距
.訂價與定價的秘密
.台灣的排隊文化
.為什麼香港、澳門、新加坡少自有品牌
.為什麼台灣設計師創不了大品牌
.由MARVEL來看國外品牌代理
.金庸武俠裡的品牌核心價值
.紐約鞋展心得
Story of Designers / 品牌故事
.台灣品牌到底走不走的出去
.14億美金的品牌設計師
.受蘋果肯定的鬼才設計師
.華爾街之狼都瘋狂的品牌
.Jimmy Choo怎麼紅的
.Tory Burch的愛情故事
.BCBG代表的四個字
.Ferragamo 為什麼要赤腳
Footwear Fiction / 創作改編
.魚口鞋與胸罩的對談
.桃樂絲與她的紅鞋子
.情人節,情侶鞋
.成年的第一雙高跟鞋
.中秋節的警世寓言
.巫婆鞋的由來
.用西遊講團隊
.跟水滸學管理
.由三國看接班
Richard’s Epilogue / 後記有力
.音樂以外的人生
.你不會想太多
後記
你不會想太多
我從小就喜歡問:「為什麼?」對於人事物的源由十分感興趣,也總是對所有的事情和規定充滿好奇。
但台灣的教育並不喜歡太愛提問的孩子,尤其在上課的時候問無關於考試的內容,而那時又還沒有 Wiki 或者 Google 可以查詢,所以在老師眼中我是個喜歡「挑戰」制度的問題學生。
國中畢業以後,利用念音樂班的關係去了紐約,一去就是十年,高中加上大學,還有工作的兩年,一度以為從此就會在異鄉落地生根,卻沒想到因緣際會又回到了台北,並在家裡的公司工作了好幾年。
畢竟是出生長大的熟悉環境,對於小留學生從美返台的轉換,生活和飲食作息上並沒有太大的不適應, 反而是對於從音樂界轉換到鞋業的調整,令我難以適應,就像受到了文化衝擊;好像回到了國小那個不能問「為什麼」,而只能「有耳沒嘴」的跟著現有制度走就對了的時候。
所幸我已經不是國小的年紀,也知道要自己找答案的道理。
所以當我想要了解製鞋這項產業時,我去了鞋技中心開的培訓班,在彰化永靖待了三個月,並親手製作出三雙鞋,結業後還被主任聘為課程講師;當公司為了因應新興的網購通路時,我收集資料、拜訪同行,並提出分析報告與計畫書,在開會同意成立後,也不斷邊做、邊修補,改善執行,所以在網購部的第二年,就達到了同類商品的年業績第一名。
但當我想學習更多關於女鞋專櫃品牌的經營時,發現在台灣,對於此類的資料與書籍真是少之又少,大多屬於廣泛的經營管理;又多翻譯自外文或英文的作者及案例,對比台灣的內銷市場與消費者習慣總是有所不同。所以我開始自己寫文章,將收集的瑣碎資料與自身心得 做有系統的敘述與整理,更承蒙《台灣鞋訊》的青睞,在這本專業的月刊上開始了自己的專欄。
我相信,台灣不是只有會唱歌、喝酒、泡夜店的二代;也有認真上班、努力學習,並付出實踐的二代,而我知道: I'm not the only one.
所以我想,這本書要傳達的不單只是以另類的角度去剖析這項產業,也是想藉由一連串的「為什麼」作為出發點,分享這些年整理的資料與心得,更是想藉此傳達的一個訊息,給所有曾被老師當作壞小孩或問題學生的你/妳:
「若你因為不同,而被同學排擠或被老師嫌棄,請不要自我放棄,請一定要保持好奇及想了解這個世界的興趣;相信我,沒有所謂的『不要問為什麼』或是『想太多』,你一定要追根究柢的去學習。」
所以當有一天輪到你要出書的時候,在寫序的這個當下,請你幫我把這句話傳下去,向跟你一樣的人說:「其實你一點都不奇怪,也不孤單。因為 You're not the only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