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10月

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

作者:蕓朵李瑞騰
出版社:秀威經典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13日
ISBN:978986956671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80元

詩意往往在牆腳突然冒出,在陽光、水、空氣的因緣俱足中,
如種子發芽、生長、茁壯,
完美得令人措手不及,就是一朵已經開了花的綠色生命。

  以現代詩中的人性,探問葫蘆裡裝的什麼乾坤?
  文字的遊戲或遊戲的文字,為何詩人喜歡玩趣味?
  從亞里斯多德《詩學》談起,如何戲劇?如何詩?
  李進文意象跳躍的小生活與大宇宙,悲觀要如何在環境中生存下去?
  如何感受羅任玲的詩集中,有「一整座海洋的靜寂」?
  談洛夫《禪魔共舞──洛夫禪詩‧超現實精品選》,你看見禪亦頑童向你的窗前探首了嗎?
  如何在林婉瑜〈誘捕〉一詩解讀如撈魚印象般的愛情?
  楊佳嫻的〈溫泉釅然──宿紀州〉是如何展現女性擅有的細膩特質呢?

  詩人蕓朵以《易經‧乾卦》說明詩的評論就是詩意的潛藏。
  詩意來時,你真的有一個堅固的網,足以網住紛飛的意象與跳動不安的思緒嗎?

本書特色

  臺灣詩學論叢系列書之一

  《臺灣詩學季刊》以論說臺灣詩學為其立刊宗旨之一,大部份同仁都在大學任教,能寫詩,亦都有現代新詩的論述能力,策劃編印「臺灣詩學論叢」,將收入有關臺灣現代詩的專著、論集、詩話等,初期將以同仁為主,未來不排除擴大徵稿,希望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出個幾本。第二批共有六本,包括向明的《詩人詩世界》、蕭蕭的《新詩創作學》、白靈的《臺灣新詩的跨領域現象》、陳政彥的《身體.意識.敘事──現代詩九家論》、蕓朵的《濛濛詩意──蕓朵論新詩》和林于弘、楊宗翰的《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叢書有總序,各本有自序,內文可分輯,最後或有附錄,如作者詩學年表等。期待本論叢能朝跨領域整合的大方向前進,為臺灣現代詩學的建設,略盡棉薄之力。

  內容對於詩的人性進行探討,情詩如何分男女?戲劇與詩的關係,詩與歌詞等主題的書寫,提出有意思的見解。也有針對洛夫、岩上、李進文、羅任玲、方群、零雨、陳育虹、林婉瑜、林德俊等詩人的相關文章。

作者簡介

蕓朵

  本名李翠瑛,又筆名蕭瑤,中文博士,任教元智大學中語系。

  散文、書法皆得過全國性獎項,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詩刊、年度選集。

  詩論《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孫過庭書譜之藝術精神探析》、《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詩集《蕓朵截句》、《玫瑰的國度》等。

【臺灣詩學論叢】第二輯 總序/李瑞騰
自序──詩意盎然的時候,你在那裡?/蕓朵

【第一輯 談詩趣味】
葫蘆裡裝的什麼乾坤?──現代詩中的人性
翫讀情詩──男詩人&女詩人
文字的遊戲或遊戲的文字──詩人喜歡玩趣味?
如何戲劇?如何詩?──從亞里斯多德《詩學》談起
岩上詩中的旅行觀點──以《另一面詩集》及《變形螢火蟲》中的旅行詩為例
愛情的擴散與緊縮──從李宗盛的〈領悟〉比較詩與歌詞的差異

【第二輯 詩集小論】
意象跳躍的小生活與大宇宙──論李進文的詩集《更悲觀更要》
靜寂中,有「一整座海洋的靜寂」──評羅任玲詩集中的「時間」意義
禪亦頑童向你的窗前探首──評洛夫《禪魔共舞──洛夫禪詩•超現實精品選》
心,都付予了旅程──序方群《經與緯的夢想》
遊戲、動蕩與沉思──評臧棣的詩集《騎手與豆漿》

【第三輯 聚焦一首詩】
一個男人的失眠狂想──評析李進文〈我的失眠,你不瞭解〉一詩
白鷺鷥的心事──零雨〈非人〉一詩中的女性角色思考
水波與魚的追逐──林婉瑜〈誘捕〉一詩的撈魚意象
符號人生──林德俊〈句讀的人生分配〉一詩的創意
溫泉童話──楊佳嫻的〈溫泉釅然──宿紀州〉一詩
印象的思維──評陳育虹〈印象──夢蝶先生臥病初癒〉一詩

【附錄】
蕓朵詩學年表

自序

詩意盎然的時候,你在那裡?
蕓朵

  輕薄短小是一種美德。

  把這幾年書寫的數十篇文章換算成一本小書,讓它問世出版,這要感謝臺灣詩學叢刊與白靈老師大力促成。我本以為所寫的文章還無法達成一本書的架構,在白靈老師一再的勸說催促下,整理已經完成的篇章,竟然看到足以成就一扇門的風景,所以,在炎熱的大暑天,匯集梳理,再加上二篇剛寫就的評論,就這樣構成一本小小的評論小書。

  第一輯「談詩趣味」的文章大都發表在《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約為近二年的論詩觀點。第二輯「詩集小論」中的文章大部分發表在報紙副刊、吹鼓吹、以及書序。第三輯「聚焦一首詩」是應《創世紀詩刊》邀請,在詩刊書寫「推薦一首詩」專欄上的文章,這些文章,剛好放在此書中,也是一個圓滿的去處。所以,本書有新詩的主題文章,有整本書的評論及書的主題思想,也有針對一首詩的賞評,由大而小,剛好是隨機隨緣而形成的組合。

  大熱天,其實沒有特別的詩意,但詩意往往也在牆腳突然冒出,像不經意就長得茂盛的小花,生命力特別堅強的時候,在陽光、水、空氣的因緣具足中,生命如種子發芽、生長、茁壯,完美得令人措手不及,就是一朵已經開了花的綠色生命。

  所以,詩意沒有想像中特別,在你特意尋找時,或是不尋找時,它出現得有如天邊的彩霞,絢爛美好,令人驚豔。

  但其實,種子在土地裡必然經過一個冬天,一個春天,甚至好幾個年,或是潛藏在內,不為人知,經歷久久睡眠的一段自我充實的過程,才能在最美好的時刻,找到陽光,萌發芽來。

  詩的評論就是詩意的潛藏。《易經•乾卦》的第一爻「潛龍勿用」,說的就是潛藏在淵,充實自我的過程。人在年幼時,應該以學習努力、沉潛內在為主要目標,不在於太快強出頭,也不在於自我表現。從第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開始,慢慢展露才華,直到第五爻「飛龍在天」,才是所有才華的展現。詩的寫作詩意非常重要,但如果沒有潛藏的過程,沒有足夠雄壯的翅膀,詩意再多也飛不起來。

  詩意如何追尋?閱讀詩人的作品非常重要,閱讀評論文章更是學習寫詩的方法之一,評論文章的角度雖然因人而異,但在評論中,能夠讀到他人見解,學習自己未曾留意的寫作題材,並從中看到創作者可能的寫作意圖與技巧,這些,都是詩意的潛藏與積累的功夫。

  客觀閱讀與分析有助於對一首詩的了解,而對詩的了解則有助於詩的寫作技巧與創作策略的更深層體悟。我們常常把寫作當成被靈感主宰的遊戲,任由靈感的來去自如,生發出創作的動機,卻忽略當靈感尚未來到時,創作者個人所應該努力的功夫,《文心雕龍》上說:「積學以儲寶」,強調的是平常的閱讀,在尚無特殊靈感或者神靈啟發的天外飛來一筆之時,創作者應該多讀書,理解創作方法,將這些東西如同儲存在冰箱地窖中的食物一樣,藏在腦海中,等到搜索枯腸,沒有靈感的時候,也許從過去所學的資料中,就能尋找寫作的靈感。

  但詩的靈感來時,有沒有足夠的語彙、意象或是技巧可以承載呢?詩意真的來了,如飛奔的雲,捉得住嗎?

  詩意來時,你真的有一張堅固的網,足以網住紛飛的意象與跳動不安的思緒嗎?

  我在書寫這些文章的過程,當成是蹲馬步的基本功。感謝《創世紀》的邀約,讓我有機會與白靈老師輪流分擔一個專欄的評論寫作,在那段過程中,我硬著頭皮尋找可以分享的詩,再書寫相關的詩評,過程有一點壓力,卻也讓我在尋尋覓覓的時刻,翻過一座又一座詩的山丘或是高峰,並落點在一些我認為可以書寫的詩篇上。

  書寫過程築起我寫詩的某些磚牆,評論是面對他人的詩作,也是在面對自己的內心,放下心中的執念,才有理解對方寫作的內在線索的可能,循著線索,追尋到創作者內心思考的焦點,或是創作者說不出口的內在意涵,或者是某些創作者有意或無意中創發出來的新技巧,這些,都成為創作與研究的養份。

  一首詩的評論乃至於一本書,分量雖然不同,但進行的方法都是先拋開自我,理解創作者,甚至更細膩地發現創作者未曾開啟的窗口,然後,將窗戶打開。所以,寫作與閱讀評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也是對詩的創作者致敬的一種良善的美意。

  之後,當對一首詩的評論無法滿足我時,我開始跨出更大步伐,書寫主題式的文章,這就是第一輯中的文章來源,有時候耗費相當多的時間精力,例如為了寫作歌詞與詩之間的問題,我花了一個多月閱讀相關的文章,聽了許多兩岸的流行歌曲,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這對於我後來在歌詞與詩的語言差異上,有著更深刻的體認。

  對我而言,客觀的學術研究或是評論文字,是讓自己處在冷靜的山巔,看著來來往往的雲海,心中照映出一把清晰的尺。而在寫詩的時候,則是讓主觀與感性伸出雙手,綑綁理性,釋放該有的詩意,或者是說,任由感性流出腦海,但由語言的扁舟,承載情意的內涵,在創作的海洋上乘帆前進。

  所以,詩意匱乏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語言存糧,才能度過創作的寒冬,詩意盎然的時候,你就可以躺在草地上,輕輕地書寫這一季的春天。

2017.9.3. 於山實齋

【葫蘆裡裝的什麼乾坤?──現代詩中的人性】 人性是什麼呢?現代詩中的人性又是什麼呢?一想起人性的問題,不禁感到有點嚴肅,卻又充滿著挑戰的刺激。  從老祖宗的眼裡,人性的問題可說是大而又大,儒家思想的孔孟主張人性本善,荀子則大談人性本惡,人性被簡分為二元的性善或性惡。佛家講佛性人人有之,只是被無明遮蔽,因而顯現眾生不同面目。宋明理學談「存天理,去人欲」,試圖將善與惡摒除,從人的欲望討論人性,因而,去除人的欲望而以天理為最高指導原則,道學則存。道家思想中,則是不可言,不可說,以道為根本,從超越的眼界拋開善惡的爭論,這似乎也是很好的切入點。人性的問題糾纏許久,定論不一。但因為「人」的問題複雜,西方的學者卡西爾以一本《人論》談人性,關於人的本質是什麼?人的本質就是不斷地創造,人可以創造出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與科學,人是符號的動物,從人與符號的角度看,也許較為接近詩人的思考中心。  詩是人所寫的,詩中豈能沒有人?又豈能跟人性脫離關係?如果廣義來看,所有的詩都從「人」出發,圍繞著人的思想情感,人性的善惡真美,也充滿著人與物交會融合的點點滴滴。「人性」的每一種面目無論是明是暗,是顯是隱,是揚是抑,都交融在詩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國土。若從這個角度看來,人性詩的討論空間就包天括地。  然而,如果從狹義來看,把焦點放在詩句中特別提到的人性,那麼也許可以更直接指出片斷的人性書寫,或是分段分節的對人性的特殊描繪,而將之稱為人性詩的可能探討。  以精神科醫生的詩人鯨向海來說,他詩中的寫作靈感除了自己對外物的感受之外,也來自於白天病患給他的許多刺激與想像,他的生活中存在不同世界的交錯,而詩是他的大雄。永遠活在年少清純而不想長大的大雄,有著被小叮噹照顧的幸福,多啦A夢的口袋是另一個想像的空間,當一個人想要躲避現實時,時空的穿梭與超越成為解決問題的可能。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