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子行動經濟學:8個人類逃不了的失控魔咒!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11月

瘦子行動經濟學:8個人類逃不了的失控魔咒!

作者:古川雅一
出版社:凱信企管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2日
ISBN:978986746833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34元

本書特色
最佳實例,最強保證!
  日本首席「經濟」&「醫療」雙棲大師—古川雅一,八個月內成功甩肉十公斤,三年來從未復胖!
  為什麼妳可以連續48小時不睡覺只為了趕出一篇報告,卻無法忍耐一天不喝飲料?
  為什麼妳可以每天努力加班並且為公司最強業務,卻連每天睡前做20下仰臥起坐都辦不到?
  無法減重成功的妳,工作?學業表現極佳的你,到底算不算有毅力?
  老是瘦不下來,不代表妳就特別沒有毅力,或是特別沒有自制力,真正的原因是「妳一點都不瞭解自己!」
  本書獨家收錄「明知道太胖但就是瘦不下來的行為檢視表」,讓妳首先檢測自己性格中到底具有多強的「不理性&自我矛盾性」,「唯有看清楚路上的坑洞,你才能永遠不再跌倒!」徹底瞭解自己最軟弱的性格特質,接著找出最有效的對策—瘦身成功,怎麼還會只是一場夢?
(EX)
  如果你是:只要一進入吃到飽餐廳時,就「一定要大吃特吃才夠本!」的人那麼你就要攜帶寫著「胃的大小會因為這餐而撐大→日後的食量或許會因此而越變越大→變胖會讓衣服穿不下→不得不實行嚴格的減肥計畫→每天都要吃生菜沙拉而且還要不停的健身跑步→不但很累,每天還得犧牲看電視及上網的時間去運動」的紙條在身上隨時提醒自己!
  日本首席「經濟&醫療」雙棲大師—古川雅一,利用以「人類都是不理性!」的假設為前提的「行動經濟學」,首度破解「8個人類逃不了的失控魔咒!」,讓你用科學角度徹底破解屢屢失去理智、減重失敗的魔咒!
魔咒1:去吃到飽餐廳一定會盡力吃到飽!→「沈置成本」的陷阱魔咒2:減肥減肥,老是越減越肥?→「機率加權」的陷阱魔咒3:瘦不下來是因為自己的體質→「虧損厭惡」的陷阱魔咒4:只要是免費,不管多大的份量都會照單全收吃光光→「框架效應」和「預設值效應」的陷阱魔咒5:胖子的朋友多半是胖子?→「經驗法則偏差」的陷阱魔咒6:別人的料理看起來總是比自己的好吃→「偏好逆轉」的陷阱魔咒7:今天吃比明天吃更好吃→「時間折扣」的陷阱魔咒8:覺得減肥是一件丟臉的事→對於「承諾」的恐懼
  附贈「10個史上最腰瘦的小密技」+「史上最腰瘦體重紀錄表」,讓你將所有減重期間應該注意的行為隨身帶著走,以及利用最能刺激減重決心的體重紀錄表讓自己這一次絕對瘦!
  《瘦子行動經濟學:8個人類逃不了的失控魔咒!》特別將本書中收錄「最精華」的10個瘦身密技設計為可以隨身帶著走的貼身筆記,讓你隨時隨地都能提醒自己往「最腰瘦」的身材邁進;另外,作者於書中針對減重期間體重紀錄的小撇步,也特別將此紀錄表設計為「史上最腰瘦體重紀錄表」,讓你不必再自己買筆記,並且利用此表就能看見自己的體重變化、飲食習慣甚至是健康狀況,只要將此表影印下來,就能輕鬆紀錄自己的減重成果,看著自己每天的進步,一天一天往健康美人邁進!
作者簡介
古川雅一
  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為日本首席「經濟」及「醫療」雙棲大師。
  現為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員,並且擅長以「行為經濟學」與「醫療經濟學」的雙向論點出發,探討生活習慣與身體健康之間的絕佳平衡;多年下來深入研究醫療、看護與國民年金等經濟分析議題。目前活躍於各大電子平面媒體、專題演講及產學合作計劃等領域均相當活躍。
  最新著作為:《瘦子經濟學:8個人類逃不了的失控魔咒!》
譯者簡介
陳韋利
  台大化工所碩士暨學士,多年來翻譯化工與電子領域之日文專利與技術文件。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許多技術文件與學術文獻,領域橫跨化工、電子、醫藥、政策、災害防治及專業學習等。譯作有《英語大勉強—英語關鍵會話110》、《學字根,不用背單字》(凱信出版)、《瘦子行動經濟學》(凱信企管)
E-mail:[email protected]

前言 「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到底怎麼回事?我們的「不理性」在科學中已經可以獲得解釋→行為經濟學行為經濟學則指出,人容易受到環境中不相關的事物(即為「情境效應」)、不相關的情緒、短視近利及其他形式的不理性因素影響,也就是說,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中,人大多為不理性的。
魔咒1 去吃到飽的餐廳就一定會吃到飽!
「沈置成本」的陷阱
  沉置成本又稱沉落成本、旁置成本、泡湯成本或是套牢成本,其定義為「指投入後、已發生或承諾即無法收回的成本支出」。
魔咒2 減肥減肥,卻老是越減越肥?
「機率加權」的陷阱
  基於個人心中的推測以及成見,導致於在評斷相同的事物時,附加了主觀的期望值,因而在對於實際上發生機率很低的事情過於高估,或是對於發生機率很高的事情產生低估心態,就是行為經濟學中所描述的「機率加權」。
魔咒3 瘦不下來是因為自己的體質
「虧損厭惡」的陷阱
  損厭惡也可稱為「損失趨避性」,其理論是說明「面對同樣的金額或數量,人們面對虧損時在精神上所引起的痛苦,其感受的強烈程度遠遠高於獲利時所引起愉快感受的強烈程度。」
魔咒4 只要是免費,不管多大的份量都會照單全收吃光光
框架效應和預設值效應的陷阱
  描述事物的「方法」在行為經濟學中即稱為「框架」,而不同的框架會影響人如何作選擇或下判斷,這就稱為「框架效應」。
  預設值效應人傾向於維持現狀的特性也是一種框架效應;而人性傾向於不去改變一開始的狀態(預設值),這就是所謂的預設值效應。所以通常「預設值」不同,選擇也會跟著不同。
魔咒5 胖子的朋友多半是胖子?
經驗法則偏差的陷阱
  經驗法則是指「以個人的經驗來對某件事情可能發生的狀況作判斷時,所須考量的原則」,像這樣依憑經驗法則作出判斷,卻與客觀事實產生差距時,就稱作「經驗法則偏差」。
魔咒6 別人的料理看起來總是比自己的好吃
偏好逆轉的陷阱
  所謂偏好逆轉現象是指人們對事物的預期評價與實際選擇不一致的現象。
魔咒7 今天吃比明天吃更好吃!
時間折扣的陷阱
  所謂時間折扣,是指對於同一個物品,獲得它的時間越接近現在,它對於人們的價值也就越大。
魔咒8 覺得減肥是一件丟臉的事!
對於「承諾」的恐懼
  所謂的承諾即為立下未來要採取的行動的意念,並且再次認真許下確實會實行的諾言。
最終章 肥胖造成的損失
增加支出及損失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就是當你選擇做一件事情時,必須付出放棄做其他事情中價值最高者。
結語 將人生的滿足度最大化
後記

前言 「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到底怎麼回事?
瘦子的嘴巴,胖子的行為?
  正在看這本書的妳,是否也曾在洗澡後站在體重計上,或是看著鏡中贅肉不知不覺越來越多的自己,苦惱地大嘆一聲:「天啊……真的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
  擁有類似經驗的很多人,常常會在被這樣殘酷的事實「驚嚇」之後,立即對自己說:「是時候開始健身運動了!」、「從下一餐就開始減肥節食吧!」或許隔天會興致高昂地去附近的運動公園慢跑了一千公尺,或是當天晚上就開始吃生菜沙拉及無糖綠茶,但所有的行為卻都沒有持續超過一個禮拜。其中搞不好有些鬥志更高的人,還特地去醫院做了健康檢查和減重指導呢。
  為甚麼我們會這麼的沒有毅力呢?我要在這邊跟各位分享一個驚人的事實!
  無論是看著體重計上逐漸增高的體重而感到憂慮的妳,或是看著鏡中贅肉不斷增多的妳,或許當下會感到憂慮和緊張,但是事實上妳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法是:「嗯……雖然真的有變胖,但是其實應該也還好吧……」先別急著否認!請再看看我以下的舉例!
  妳是否曾被另一半說過:「我不是在嫌棄妳,但是為了妳的健康著想,要不要稍微少吃一點呢?」雖然理智面知道對方這句話真的是為自己的健康著想,卻難以抑制心中大量湧起的不滿和沮喪,結果妳只能一邊壓抑著心裡的不滿,嘴巴還得一邊回應:「嗯,謝謝妳,我會開始注意飲食和運動的。」結果隔天晚上還是答應了朋友的約會,跑去吃到飽的餐廳一邊大快朵頤,一邊大肆地抱怨另一半了。發現了沒?這樣的行為就完全呼應了這段的標題,我們常常都擁有「瘦子的嘴巴,胖子的行為」。我們就是這樣地矛盾又不理性,所以才會一直不斷地重複「明知道太胖,但還是無法堅毅地持續瘦身行為」的惡性輪迴。
  「失心瘋」其實是源自於我們的「矛盾和不理性」
  「早上說了要減肥,結果下午馬上就去買了五個甜甜圈!我是不是瘋了?」「明明訂定了完整的理財計畫,卻沒有一個月能夠準確執行,到現在不但連一毛錢都沒存到,這個月還加倍透支,我到底怎麼了?我的自制力去哪了?」常常覺得自己「失心瘋」嗎?還是常常「卡到陰」?放心,有這樣現象的人,絕對不會只有妳一個人而已。
  大部份的人,即使非常了解肥胖可能帶來生理上的危害,但還是很難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事實上,在金錢方面也常常發生這種「不理智、失心瘋」的現象,例如在發薪日或拿到獎金的當日或當週,很多人會因為拿到薪水的喜悅,就完全忘了節制而亂買東西;如果有記帳習慣的朋友,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每個月的消費行為是否大多集中在拿到薪水當日起往後算的十五天內。
可是,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我們人類就是一種矛盾又不理性的動物」!
  如果我們總是能照著完美的計劃行動,那麼一定能夠以理想體重為目標,完美地控制飲食並定時運動。只要不是遺傳性疾病或是生理功能失調,並且持續地按表操課,在計劃時限都必能達到一定的減肥效果。同樣地,像是「戒煙」這樣的行為,也不可能會失敗。我們所有的行為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矛盾不合理之處,簡直就完美的像是一台以程式控制的機器人一樣。
  但大家都知道,我們並不是機器人,而是有一種有著豐沛感情的動物,因此很難避免犯錯,無論是戒煙、戒酒,或是訂定計劃都有可能會失敗;現實生活想要做到完全精準、毫不失敗的人也不是沒有,但卻實在不多。只要以這樣的邏輯來思考,時常性的「減肥失敗」或耳熟能詳的「溜溜球效應」就不這麼令人意外了。
我們的「不理性」在科學中已經可以獲得解釋心理學和經濟學的整合—「行為經濟學」
  最近幾年,由於經濟學開始把人類的行為與心理納入研究的範圍,而發展出一套相當受矚目的新興學問,那就是「行為經濟學」(●●●●註1)。傳統的經濟學都是假定所有人為「理性」,但是從所有經濟行為中,會發現其實人常常是「不理性」的;因此行為經濟學就是以「人類是不理性」為前提,進而探究人類「不理性」的行為模式,並藉此找出能提高人類生活滿足度與幸福感的方法。自從卡尼曼教授(Daniel Kahneman)在2002年以此理論獲得諾貝爾獎後,能夠解釋大量「不理性行為」的行為經濟學,也因此在世界各地開始獲得大量的關注。
  如果能了解我們的行為模式以及下決定的機制,那麼就可以對症下藥,想辦法讓人自然而然做出合理的行為,本書就是基於此訴求,並且希望幫助各位實現自身許多願望而執筆創作的。比如說想瘦下來但是吃太多的人,或是想戒煙但還是抽個不停的人,或許能夠藉由本書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行為模式,並且不再感到困惑(或是不必要的自我否定),進而改變自己;甚至是陷入不斷向他人借大筆金錢以滿足購物癖的人、無法停止賭博的人,或許也可以因此得到救贖。
  甚至於因為某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而對社會全體造成大量的隱憂及後患(例如吸毒與偷竊),其實就等同於剝奪了其他人原本可享的資源,例如:為了杜絕毒品而消耗的警力和社會成本,或是由於過度肥胖以及吸煙而罹患疾病的人數增加,醫療費也必須跟著水漲船高,最後導致健保費與稅額的提高。所以,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必須有適當的機制來幫助大家做正確的決定。因此,在本書中所提倡的核心觀念:「唯有了解自己的行為,進而修正與持續,才能掌握幸福與富足的關鍵。」便是輔導糾正這些不理性行為的主要對策。
跳脫「胖者恆胖」的惡性循環
  瞭解行為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之後,想必各位也能越來越了解「人類不理性的行為模式」。因此「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喝空氣也會胖」等的消極想法,想必也能因為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真正涵義,進而一步一步地修正和改進。接下來我們就來更進一步地描繪出,肥胖者共通的思考與行為模式。
  肥胖的人雖然在理性上能夠「瞭解肥胖所帶來的危害而理解應當開始節制造成肥胖的行為」,但實際上的行為卻是「沒有節制地大吃大喝」;就這樣不斷在理性的思考與矛盾的行為間擺盪,造成如同<圖1>所示的「胖者恆胖的惡性循環」。
  一旦陷入這樣的循環,不但會造成「胖者恆胖」,即使原本是紙片人,也很可能最後變成「厚片人」。
  事實上,從前我曾經是一位大學醫院的牙醫師,在執業期間,看到病人因為罹患疾病,而在「生理、心理、經濟」三方面上均承受著相當大的負擔與壓力,因此我很深切地了解,失去健康會對家庭造成多麼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停止牙醫的執業,並轉業為經濟學家後,便開始深入地探討「伴隨醫療與看護制度而來的家庭經濟問題」,以及「各種與健康相關的行為與心理分析」等議題。
  基於本身的研究,以及這些年來與病人之間的互動經驗,對那些因為肥胖而不敢面對鏡中突出小腹的人,甚至是因為肥胖而造成社會適應不良、求職受挫、交友困難的人,我在此有些話想與妳們分享。
  與其勇敢地面對鏡中的自己,我認為各位更應該勇敢地正視自己的內心。其實妳們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陷入「瘦不下來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了,也就是說,妳們不但擁有「胖子的身體」,主要造成自己瘦不下來的,是因為各位擁有著「胖子的腦子」。因此,不管各位已經擬定多麼完美的減重計畫,請先徹底理解這份自覺,再開始執行。
  首先,請先利用本書第18頁的「明知道太胖但就是瘦不下來的行為檢視表」,檢視並回顧自己平常的行動與想法。接下來,再接著詳閱本書第一章到第八章所介紹的行為模式與實例,對照自己平常的行為,看看是否吻合,進而思考到底該如何糾正這些「不理性的行為」,才能有效地減肥。最後,請務必徹底了解第九章所說明的「肥胖所造成的各方面損失」,以輔助各位更加堅定減重的決心。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對肥胖造成的危害有更清楚的了解,並且試著改變原有的(造成肥胖的)行為,好讓自己順利地、健康地瘦下來,並且還可以減輕家計的負擔,進而享受充滿活力又長壽的人生。
  那麼,就讓我們趕快開啟通往健康與窈窕身材的大門吧!
<附表>肥胖症(內臟脂肪症候群)的相關基本知識
.內臟脂肪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
  事實上,「肥胖」兩個字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概念,每一個人對於肥胖的標準都不盡相同;在本書中僅針對直接或間接造成生理疾病的肥胖作探討,也就是醫學上稱為「內臟脂肪症候群」,屬於外觀上比較不容易察覺的肥胖,並將此簡稱為「肥胖症」。在人體的內臟中一旦儲存了過多的脂肪,除了會造成生活習慣病(註2),還會導致其他各種疾病。在日本,只要腰圍超過標準(男85公分,女90公分),以及血糖濃度、脂質、血壓值中有兩項以上超過標準時,即會被診斷患有內臟脂肪症候群。
.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
  將本身之體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便可得到此數值。一般來說,只要BMI指數超過25以上就可判定為肥胖。與內臟肥肪症候群的診斷方式不同,不需要血液檢查,直接由身高與體重即可判斷出肥胖程度。
【計算範例】身高165公分、體重80公斤時,BMI指數為:80÷(1.65×1.65)≒29.4
.生活習慣病
  不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各種疾病,統稱為生活習慣病。生活習慣如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抽煙、喝酒等等。代表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細節可參考註2)
.肥胖引發的各種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心肌梗塞、狹心症、腦中風、睡眠呼吸中止、脂肪肝、變形性關節炎、腰椎病、月經異常等等。
  ◆以上資訊出自日本肥胖學會「肥胖度與肥胖症的最新診斷標準」,2006出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