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大受歡迎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5月

如何讓你大受歡迎

作者:曹筱麗
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年11月01日
ISBN:957716392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62元

  有人緣,人生是快樂的;顧人怨,人生是悲哀的。許多人常納悶,明明沒得罪人,為什麼偏偏大家躲得遠遠的?好像跟這個人處得不錯,為什麼他總是扯我後腿、給我「衝康」?  其實,人際關係需要「用心」經營,有時我們「無心」的一言、一行、一個習慣、一個小小的Miss,都會為人際互動投下變數……,甚至,得罪朋友而不自知。朋友,開啟通往寬廣世界的門曹筱麗 序  朋友的真義是什麼?  與其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毋寧說朋友是與我們分享人生的人。  伍思凱寫了一首歌「分享」:「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好友如同一扇窗,能讓視野不同。與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好友如同一扇門、讓世界更開闊。」  經由不同的人生歷練,我們可以透過朋友的眼看到自己未知的領域。朋友是分享人生的人  像青青在雜誌社工作、每次到了截稿日,我們這群朋友便常接到她的電話,和我們東拉西扯,談些有的沒的。一下子和我們聊咖啡,一下子和我們說電影,有時談的是壁球、DJ、或某個公眾人物,每次交談,都可以知道一些不同的新訊息,增廣我們這些平凡小子的見聞。  可是,奇怪了,這傢伙不是說截稿,很忙嗎?怎麼有空打電話聊天?心中不由納悶,後來青青才告訴我們說:「啊哈!有你們這群出色又幽默的朋友,怎能不好好『運用、運用』?」原來當她腸枯思竭時,我們就成了頭腦!  像青青這樣從學生時代延續下來的朋友,所接觸的領域和我們不盡相同,透過她總是可以知道一些和自己工作生活不同的世界,增廣自己的見聞。  而我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交到不同的朋友,每一位朋友都值得珍惜—童年時那個和我們一起捉泥鰍、挨板擦兒的鼻嚏仔;學生時期一起開夜車,和教官玩官兵強盜的小四;當兵時的同袍阿秋,一塊兒挨刮,一塊兒罰五千公尺負重;工作上一起併肩作戰、一起被訓的小尹。  同性朋友也好,異性也罷,朋友是與我們一起挨、一起受的夥伴,而根據心理學家的統計,我們人一生當中,與我們走得最久、最長的人,正是-「朋友」。朋友擁有的是一分感動  不論男性與男性、女性與女性之間,以及異性裏的純友誼,都可以像愛情般的天長地久,或許有人會覺得「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覺得「朋友是一輩子的事」,更有人把朋友當成了他的生活重心,有事沒事就喜歡找朋友打屁、聊天,閒來無事還喜歡搞聚會,挖空心思幫朋友辦慶生會。  我們對朋友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對朋友的需求都是一樣的,人是群體的動物,身旁喜歡有個伴;高興的時候,有人和你一起開心;沮喪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難過;有難的時候,有人陪你一起度過。  尤其是出門在外,生病的日子格外地感觸良多。  小周的爸爸急診,在急診室裏等候床位,連著幾天不眠不休的照料,累壞了小周,小周眼見老爸的病情稍有起色,便想回家一趟整理梳洗,不料中途和人擦撞,摩托車倒地,人陷於半昏迷狀態,腦中唯一想的,不是打電話報警,也不是一一九,而是播七個號碼向朋友求救。  就這樣,車禍時,是朋友把小周送到醫院;在療傷的那段期間,也是朋友幫小周去照顧他父親;病假是朋友幫他請的,小周的三餐全由朋友張羅。  正巧小周生日到了,朋友拉他出去吃頓好的,席上朋友們不斷講笑話,不時叮嚀:「那個包著繃帶的人,要多吃點,繃帶都餓得自己吃了。」原來手上沾了醬。  朋友們不僅幫小周瞞著家人,小心翼翼的不讓小周的父親擔心,還不時逗他開心,陪小周度過這個難關。  生命是沉重的,當你難過時,即使朋友只是伸手拍拍你的肩膀、就算不說一句話,那分關懷化成無語的感動,生命再沉重,對我們來說,有友相伴,即使是淚水也會是苦難後的釋懷;生命中種種遭遇,都是一種成長。朋友擁有的是相互勉勵  有的朋友對我們相知甚深,在我們怠惰時,告訴我們,該奮起、前進;在我們失戀的時候,告訴我們該振作重新出發;在我們安於現法,自以為是時,告訴我們天外有天,在我們……  記得有次我辭去工作,在家休息整整一個月,沒找工作,同學打電話來,給了我一記當頭棒喝:「小懶蟲,又在睡覺,小心休息久了變成一頭小豬公。你到底想不想找工作,找工作就要積極,不積極就找不到好工作。」  孔子所謂的「友直」,就是這種情況。真正的朋友會在我們需要忠告的時候,適時提醒我們,告訴我們哪裏錯了,哪裏需要改進。更重要的是,在朋友面前即使說錯、話說重了,都不怕會得罪他,因為我們之間的情誼已經深到可以暢所欲言的程度。雖然如此,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仍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及態度,正所謂重話輕說、理直氣和、朋友的關係會更融洽。  有時候看到朋友為愛消瘦的那副頹廢模樣,忍不住卯起來罵:「告訴你多少次了,沒啥好想的,說不定人家已經娶妻生子了,你還念念念不忘做什麼?晚餐吃了沒?還沒?不是告訴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嗎?餓死了,人家又不會心疼,那麼傻!想吃什麼?等一下我帶去給你?」  朋友對我們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常常是家人、師長的諄諄教誨,不如朋友的一句痛罵,有句俗話:「給別人教才會乖(台語)。」它說的正是為人父母看朋友對兒女的影響力,遠勝於懷胎十月教養的感慨。  美國心理治療師黛安娜‧古柏在Transform Your Life一書提及人們交友的兩個理由,一是成長,二是人可以從交友的過程當中獲得滿足與快樂。因此當我們需要忠告,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某個朋友,一個知你甚深,可以一起歡笑、一起成長的好朋友。朋友是一面鏡子  人都是需要愛的、交朋友可以同時滿足我們愛人和被愛的需要,透過和朋友往來的經驗,我們學習怎麼與人相處,怎麼看待別人。  同時,朋友也是一面鏡子,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缺點,甚至也可以從自己的人際關係看自己與人相處的模式。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人際關係,事實上只有一種-人與自己」,也就是說你的人際關係裏頭所投射出來的,是和人自己的關係,因此,你的人際關係不良,亦即意味著,你和自己的關係不平你看別人某個地方不順眼,也就是最不喜歡自己的地方。  哇!這說的是什麼司迪麥?不懂,太深奧了。  簡單的說,人都是和自己欣賞的人交朋友,而你欣賞的特點,有可能是你既有的人格特質,也有可能是你以後想達成的目標;另一方面,你所討厭的人,他最令你反感的地方,有可能就是你人格上你最討厭的缺點,也可能是你過去改掉的毛病。  不相信?看看下面這個實際的例子。  小蔡,最討厭人家講電話,每次家裏電話響了,她不但不會去接電話,還對聽電話的人射上一道令人窒息的電光,而且話說不到十句,她便開始插嘴,似乎對方也是她的熟朋友,過了沒多久,她會走到聽電話的人身邊玩起按鍵,或敲敲電話,干擾雙方通話。  小蔡對於她的作為有一番說詞,她討厭人家講電話的聲音、而且電話是用來聯絡事情的,不是用來聊天的。可是這個準則,換作是她,那可就是兩回事了,她講電話的聲音不但大,毫不顧慮別人有時也需要安靜,而且聊得又久,往往半個小時擱不下話筒,這就今人氣悶了。  如果以小蔡的標準,她最痛恨的應該是她自己、可是她卻從不自知,而這完全是一種投射與反映。  這句廣告詞說得好:「要刮別人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當我們看別人不順眼時,先檢討自己,自己是不是也有這項缺點,不然,我們永遠也搞不清楚自己人緣不佳的問題出在哪裏。  本書只是一個開始,希望能提供讀者另一個角度看待人際關係與溝通,告訴人們一些自己忽略的人際細節,而這些細節正是影響一個人人際關係的關鍵。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