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聯手顧健康:戰勝過敏+整腸健胃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11月

中西醫聯手顧健康:戰勝過敏+整腸健胃

作者:張靜慧謝曉雲張曉卉曾慧雯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6日
ISBN:4717211027325
語言:繁體中文

  《整腸健胃》簡介

  結合中醫穴位按摩、食療良方;西醫運動保健、對症診療,
  讓您胃所欲為,腸保健康。
  強健人體的食物加工廠,預防、保健、治療完全解答
  啟動顧腸保胃的生活,遠離病痛,迎接好「胃」來

  ‧胃不好,人會憔悴又顯老?
  ‧10個讓腸胃當機的大忌
  ‧中醫解決難纏的胃潰瘍
  ‧有幽門螺旋桿菌,要不要治療?
  ‧3步驟,解決胃食道逆流之苦
  ‧這些穴位,消脹氣、解便秘、助消化
  ‧哪些藥傷胃,才該配胃藥吃?
  ‧小孩長不高,便秘惹的禍?
  ‧大便帶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無痛腸鏡、胃鏡真的好嗎?

本書特色

  ‧最權威:邀集權威中西醫師聯手審訂
  ‧最好讀:用生活化的語言,介紹艱深的腸胃醫學
  ‧最易懂:將器官轉化為圖像,深入淺出繪出人體奧妙
  ‧最全面:從健胃生活到避免復發,最完整的腸胃保養之道

各界好評

  吳明賢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主任、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本書除了介紹常見的胃腸疾病外,正本清源從認識腸胃及如何顧好胃談起。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有中西醫從不同的觀點,介紹彼此對胃腸保健的方法,未見矛盾,且有互補,殊途同歸希望民眾能顧養腸胃、身心靈皆健康。

  劉佳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本書以系統性方式增進現代人對腸胃道疾病的認識,並融入了中醫對人體的生理認知、疾病的治療、飲食的要求及穴位的保養,從生活中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不妄過勞,以及做好喜怒悲愉的情緒管理,便能達到「四時養胃,病無所生」的境界。

  《戰勝過敏》簡介

  抗過敏路上,第一本中西醫聯手全攻略陪伴你

  如果你有過敏困擾,別擔心,你不是特例。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有過敏問題,不是氣喘,就是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或對食物過敏,甚至喝啤酒、曬太陽就過敏。

  循序漸進從認識過敏到破解迷思、擺脫過敏,從此不再眼淚、鼻涕齊流,夜裡喘到不能睡、也不再全身抓到流血。

  實戰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食物過敏,並提供你戰勝過敏的生活智慧。

本書特色

  ◎名人經驗分享

  ◎中西權威醫生分享養育過敏兒的經驗與家傳藥膳

  ◎集結國內多位過敏免疫專家詳細介紹:
  ‧過敏檢測、減敏療法
  ‧怎樣不會生出過敏兒
  ‧最新過敏治療趨勢
  ‧益生菌、防蟎寢具、無麩質抗過敏飲食……有效嗎?
  ‧解答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最常見的疑問

  ◎全方位蒐集你一定要會的抗敏生活智慧

各界好評

  張鈞甯(藝人)
  細緻肌膚可是經歷多年慘烈教訓換來的。初入演藝圈還常在睡夢中抓得背上條條血痕、枕頭血跡斑斑。
  曾經沒有自信也怨天尤人,後來轉念:「老天爺送我小臉也附贈過敏」,提醒自己規律生活、勤擦乳液保濕、慢跑後立刻洗臉減少汗水刺激、隨身放鴨舌帽防酸雨,天天喝一杯新鮮蔬果汁,現在即使過敏發作也較不嚴重。

  汪其楣(知名戲劇學者)
  有氣喘的人不能任性,自己要注意保健。我夏天不吹電風扇、不吹冷氣,不論到哪裡,隨身攜帶一件長袖衣服、一條圍巾,到戲院看戲,一定帶一雙襪子。

  葉國偉(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
  為避免過敏性鼻炎發作,我每天下班回家洗一次澡,清潔身上的髒污;隔天早晨起床也沖澡,把從床褥沾附到頭髮、身體的塵蟎洗掉,減少過敏原。

  江啟輝(台北榮總胸呼吸感染免疫科主任)
  我有氣喘,在運動前先吸入二合一劑型(吸入型類固醇+支氣管擴張劑),並隨身帶著備用藥,氣喘控制穩定,我也攀上玉山頂峰。

《整腸健胃》內文試閱 從便便形狀看腸胃 有人的便便形狀粗大飽滿,有人的細長,還有人解出像羊屎般的乾硬顆粒便,而不同的便便形狀也反應健康。 ■太細、散狀 便便太細代表腸道收縮能力不佳,才沒辦法製造出條狀飽滿,甚至出現腸裂紋的便便,中醫認為這是體內推動力不足造成的氣虛,可能是進食量不足或膳食纖維攝取不夠。 膳食纖維不容易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主要作用是清除附著於腸壁上的食物殘渣,並幫助便便向前移動。五穀雜糧、新鮮蔬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應該多多攝取。 如果是散狀的便便,則要注意是不是體內細菌分布失衡、壞菌太多,或是蛋白質吸收失常的症狀。如果情況持續好幾天,調整飲食後也沒有改善,也有可能是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應該進一步就醫檢查。 ■顆粒羊屎便 有些人拉出像羊咩咩般一顆一顆的便便,又乾又硬,伴隨便秘,代表缺乏水分與膳食纖維,腸液分泌不足,腸道蠕動能力較差。 如果情緒一直處於緊張、興奮的狀態,也可能拉出羊屎般的便便。心因性造成的便秘需要紓解壓力、學習放鬆。如果是飲食失調,則要補充適量的水分與膳食纖維,還有多運動也能改善便秘。 ■水便 腹瀉可能是因小腸內壁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急性腸炎。中醫則認為,軟便是脾氣虛、甚至是陽虛造成,可能有過度飲食、消化不良的現象。 ■腹瀉 進餐之後,食物的養分會由小腸吸收,大腸再從消化過的食物中吸取剩餘水分,形成半固體的糞便,過程如果出了問題,就可能造成腹瀉,無法吸收養分及水分。以下是幾種可能原因: •病毒感染:這是導致腹瀉最普遍的原因。入侵的病毒可能損害小腸內壁的黏膜,擾亂養分及水分的吸收。通常症狀在1 ~ 3 天之內會改善,腹瀉的情形會逐漸消失。 •細菌感染: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之中的細菌會形成毒素,導致小腸細胞分泌鹽分與水分,超乎小腸後段及大腸吸收水分的能力,這種腹瀉會持續1~3天。 •其他發炎因子:寄生蟲或抗生素等藥物反應也可能導致腹瀉,幸好這種狀況並不普遍。一旦消滅寄生蟲或是停止使用抗生素,腹瀉的狀況就會消失。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