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歸屬尋源之一:琉球沖繩交替考 | 輕鬆瘦下來的秘訣 - 2024年5月

釣魚島歸屬尋源之一:琉球沖繩交替考

作者:黃天
出版社:三聯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30日
ISBN:9789620436116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765元

  釣魚島與琉球王國在歷史上有着非比尋常的關係,欲瞭解中日之間釣魚島紛爭的由來,不得不從琉球說起。

  近年來日本爭奪釣魚島,所持理據有源於琉球國(沖繩縣)的遠島之說,本書就是論證琉球並無領有釣魚島,否定日本的這一荒謬之說。

  本書按照歷史順序編寫,從最早有琉球文獻記錄的隋開始寫起,一直寫到二戰結束琉球國如何最終歸入日本。作者多年潛心研究中日關係歷史,為讀者梳理大量相關文獻記錄,挖掘出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更有琉球歷史的百年懸案解密。

  至於日本爭奪釣魚島的另一理據,是以殖民主義者慣用的“首先實力管轄而領有之”的說法,是否公允?稍後出版的本書姊妹編《釣魚島主權論證——釣魚島歸屬尋源之二》,再作詳細辨析。

作者簡介

黃天

  本名錦泉。一九五四年出生,曾在澳門當記者。一九七七年赴日留學,畢業於東京法政大學社會學部。在此期間,半工半讀,參加了日本的出版社工作。一九八五年獲香港三聯書店聘為高級編輯,主編了多本大型經典畫冊。一九八八年辭任。二〇〇六年至二〇一二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講授中日關係史。主要著作有:《日本事典》、《中國澳門》(合著)及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代序——釣魚島之爭還看琉球 xxiii    
        
第一章 明清冊封使琉球 著錄頻談釣魚嶼 001    
一 由「流求」至「流虯」再至「琉球」 002
二 明太袓遣使招諭琉球 003
三 陳侃《使錄》記釣魚嶼及琉球界地古米山 005
四 向達校註的《兩種海道針經》和有力的〈註釋〉 006
五《使錄》頻談釣魚嶼、過溝問界 009
六 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及〈三十六島圖〉 013
七 過溝祭海求平安 020
八 趙李二使與琉球王尚溫的真摯情誼 022
九 小結 025
十 增補:渡滄溟登姑米山親歷記 027

第二章 朝貢貿易獲厚待 海商王國話琉球 043
一 從出土文物看琉球的誕生 044
二 三山一統現第一尚王朝和第二尚王朝 045
三 朝貢貿易明朝尤其厚待琉球 050
四 「賜閩中三十六姓」提升琉球航海與文教事業 052
五 從《歷代寶案》看琉球遠航東南亞 053
六 小結 066

第三章 薩藩擄王殺宰相 琉球兩屬變鷺鶿 071    
一 琉球被賞與薩摩藩之説 072
二 真倭、假倭之別 074
三 明代的勘合貿易 077
四 爭貢殺掠,明拒日貿易 080
五 秀吉侵朝鮮,令琉球同出兵 083
六 薩摩擄琉球王,斬殺宰相鄭迵 085
七 壓搾琉球、日稱兩屬時代 094
八 小結 099

第四章 吞滅琉球第一步 日廢尚泰王為藩 109    
一 台灣牡丹社事件 110
二 清朝救助撫恤琉球海難船民的人道精神 115
三 日本施計廢尚泰王為藩 119
四 日本着手「琉球處分」 124
五 小結 127

第五章 藉詞保護琉球民 日本出兵侵台灣 133
一 美國人李仙得深入台灣山地調查 134
二 李仙得的「明月彎」對華戰略 139
三 日試探清朝對番社態度並踏查台灣 141
四 日本密謀出兵,清廷議而不防 146
五 日本燒殺番社紮營駐兵 150
六 《北京專約》承認琉球民為日本國民 156
七 小結 158

第六章 不忘中國累世恩 國亡猶願當貢臣 165
一 日本啟動處分琉球 166
二 頒訓令改日制、強命絕貢清朝 169
三 絕貢是忘累世恩哀懇收回 171
四 小結 181

第七章 何公使外交角力 日本趁勢吞琉球 185    
一 琉球遣密使至閩吿日阻貢 186
二 首任駐日公使何如璋東渡 189
三 何如璋外交角力挽琉球 192
四 何如璋發〈照會〉日誣為「暴言」 196
五 日本拒談判,趁勢呑琉球 199
六 小結 207

第八章 美前總統格蘭特 應邀斡旋琉球案 213
一 清邀格蘭特斡旋球案並詳答中琉關係 214
二 楊越翰分析球案,寄語中國勉力自強 218
三 格蘭特向明治天皇、伊藤博文等斡旋 221
四 格蘭特、楊越翰對何如璋及其〈照會〉的看法 227    
五 小結 231

第九章 清擬讓利挽琉球 分島不成復國難 237
一 日本的〈説略〉和向德宏的〈節略〉 238
二 清邀日商球案但不撤回〈照會〉 239
三 日提二分琉球和改通商條約利益均沾 242
四 琉球案議結,條約底稿呈審批 246
五 二分琉球中琉同反對談判破裂 250
六 琉球君臣對分島的看法 254
七 破解由誰提三分琉球之説 259
八 小結 270

第十章     向德宏哀稟求援 林世功死諫乞師 285    
一 向德宏在華領導救國請願運動 286
二 毛精長、蔡大鼎等跪門請願 290
三 林世功泣血死諫乞師 293
四 八重山官員到福建求援 300
五 請撥朝鮮、越南援兵救琉球 303
六 清廷密議東征結球案 309
七 盡忠飲恨不歸客 311
八 小結 315

第十一章 甲午戰敗絕琉球  沖繩血戰成煉獄 327
一 琉球國內的反日復國運動 328
二 甲午戰敗後清不再談球案 332
三 日在琉球施行殖民同化管治 336
四 美軍狂攻沖繩,琉球人四死其一 339
五 戰事餘波:強制集體自殺的訴訟 346
六 小結 352

第十二章 聯國託美管琉球 戰略部署球交日 359
一 日本投降接受《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吿》 360
二 美國主導的舊金山對日和會與和約的簽訂 368
三 美國強取託管琉球之權建永久基地 376
四 琉球人民的反美、反基地和復歸運動 378
五 美作戰略部署擅將琉球交日本 385
六 日美簽秘密協議,沖繩縣人被出賣 389
七 基地使用問題爭議無休止 395
八 小結 399

總論 407
一 中琉關係:五百年來仁與義鄉 408
二 日琉關係:侵略呑併強凌弱 411
三 琉球王國版圖不領有釣魚島 414
四 美琉關係:義始利終軍為先 418
五 百年前「明月彎」戰略興風作浪 420
六 琉球沖繩交替又交替 422

附篇 429
引言 430
一 中琉關係:明清柔遠,琉球恭順 431
二 日琉關係:薩摩侵琉,明治呑球 434
三 侯服有度、不敢僭稱:琉球再三請封 437
四 謹奉正朔、遵用大清年號 440
五 結論 443

後記 449
琉球國、沖繩縣大事年表 453
索引 476

第一章 明清冊封使琉球 著錄頻談釣魚嶼 琉球國,今天已不復存在!它已於一八七九年被日本吞滅,改編為日本最南端的一個縣——沖繩。 中國有琉球的記敘,最早見於《隋書》的〈東美列傳流求國〉:「流求國,居海島之中,當建安郡東,水行五日而至。」1 建安郡,即現在福建省建甌市。若從福建沿海順風向東北開航,五天可至,頗合里程。時隋煬帝頗思入海尋訪異俗,於大業三年(六○七),令羽騎尉朱寬出洋,由海師何蠻的引領下,得抵流求國,掠一人而還。 翌年,再令朱寬前去撫慰,流求未允。其後,派陳稜率兵往征,虜男女數千人而回。2 《隋書》著錄的「流求國」,是否就是「琉球」?爭論頗多,史學界分成流球說和台灣說。近年,加入出土文物作佐證,似已傾向於琉球說。 一 由「流球」至「流虯」再至「流球」 《隋書》作「流求國」,唐、宋以後的史書皆以此名記之。但明萬曆年的冊封使夏之陽,在其《使流球錄》中則加入了陳稜和何蠻出海,遙看波濤間有陸地如虯在海中蟠旋蜿蜒,固以「流虯」名之。夏之陽是想解釋「流求」名之由來,但祖本「隋書」無此記載,差不多一千年之後,夏之陽加此記述,令人有蛇足之感。後來,琉球的史書《中山世鑑》和《球陽》,均據夏之陽的著述,補入「流虯」之說。 「流求」之名,自隋以後雖一直沿用,但也有一些史誌寫成「琉球」,如唐杜佑的《通典》、元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和元汪大淵的《島夷誌略》。迨元世祖招諭,將「流求」書作「瑠求」。但元亡後,朱元璋遣使播諭,以「琉球」稱之,復於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賜察度王「琉球國王之印」,從此,「流球」此漢字名便由明洪武帝欽定。3 琉球國亦有稱為「大琉球」。有大當有小,「小琉球」即今天的台灣。 眾必奇之,因台灣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琉球的沖繩本島才一千二百平方公里不到,何以會稱大。首先是洪武年間,琉球已為進貢國,當時常會在國名之前加「大」字,如「大明」、「大日本」,於是琉球也有「大琉球」之稱。而近處福建外洋的台灣,反以「小琉球」稱之,完全與面積大小無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