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固球 | 巧固球

巧固球(法語:Tchoukball)是一項球類運動,由瑞士生物学家赫爾曼·布蘭德(Hermann Brandt)在1970年代發明,由於球撞到球網的聲音類似法文 ...巧固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4年9月20日)請協助將有關資料重新編排成連貫性的文章,安置於適當章節或條目內。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8月10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巧固球一場進行中的巧固球賽最高管理機構國際巧固球總會(法語:Fédérationinternationaledetchoukball)(FITB)起源1970特徵是否身體接觸否球員7名球員和5名候補是否男女混合Notininternationalchampionships,butverycommoninsomenationalchampionships設備Tchoukball,frame何時加入奧運會否(2009年世界運動會邀請賽)巧固球運動的標誌巧固球(法語:Tchoukball)是一項球類運動,由瑞士生物學家赫爾曼·布蘭德(HermannBrandt)在1970年代發明[1],由於球撞到球網的聲音類似法文的「tchouk」,故此被命名為Tchoukball,漢語遂音譯為「巧固球」。

它是一種沒有身體碰撞的運動,基本玩法是球員於3公尺半圓的禁區射球,球反彈出禁區及落於場區內並且中途沒被對手球員接到球便可得分,比賽中途不能去搶對手的球,亦不能阻礙對方傳球、射球。

目錄1名稱2發展歷史3主要規則3.1場地3.1.1禁區3.1.2替補區3.1.3休息區3.2比賽場地的選擇3.3反彈網3.4比賽用球3.5球員3.6裁判員3.6.1裁判員手勢3.7比賽時間3.8計分3.9阻擋犯規3.10射網次數4歷屆賽事5歷屆國際巧固球總會會長6外部連結名稱[編輯]「巧固球」的球在網架上反彈時候的聲音類似法文的「tchouk」,而引進這項運動到臺灣的方瑞民遂直接音譯為「巧固球」。

發展歷史[編輯]DrHermannBrandt1969年瑞士生物學家布蘭德博士(Prof.HermannBrandt)將現有的遊戲,經精細的分析研究後,根據人類進化的原則、體育原理、現代工業的需求、人類行為的趨向等,從教育的團體遊戲觀點,聯合籃球、排球、壁網球(BasquePelota),創造了巧固球。

以維持健康而正當的競賽氣氛下,做不侵犯別人身體活動和禮讓的態度為宗旨。

可謂君子之爭,誠如孔子說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一樣。

所以有「君子球」之稱。

這是巧固球和其他運動所不同之處。

他在日內瓦從事多年的實驗,研究如何把身體活動的科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活動上的問題。

1928年在瑞士體操協會中成立「運動醫學管制」機構,並因為其努力,不僅全州所採用,且普及於全瑞士境內。

亦介紹女子排球與籃球運動到瑞士。

更在1938年榮獲「法國運動機動協會」贈他該會之榮譽顧問頭銜,以承認其卓越貢獻。

1960年法國政府頒贈他「傑出運動功臣」的頭銜。

其發明巧固球之經過如下:一、布蘭德博士之一本書「從體育到競賽運動,其生物學觀點」研究生物進化之推展因素,發現「教育要素」最重要且有實際效果。

二、依上面觀點,布蘭德博士研究教育要素,發現「團體遊戲方法」,對於培養有益社會之性格要素最有效,對於生物進化之總代理人類之發展文化最為有用。

三、理論化階段:布蘭德博士於民國58年完成一篇研究論文『體育遊戲的科學評論』,入選國際體育聯盟(F.I.E.P)之國際體育學術文獻會議之最高獎,批判現今之各種競賽運動,創造了巧固球。

59年8月16日在里斯本大學備贈予世界著名的「蘇林獎」(ThulinPrize),在他的理想及實際表現,及他對於現存所有遊戲透徹而精細的研究後,所產生的就是「巧固球」。

一段故事:布蘭德博士看見璧網球,他覺得發明這運動者太好了,二個人互相打來打去,不會受傷,一個在左,另一個一定在右;然而推展不易,因為要蓋一座牆,很貴且移動性不好。

苦思中,他聽到『tchouk』之聲音,他看到一個中風的病人,在醫院之協助下,正練習將一個球投入反彈網中,球的瞬間反彈,他必須立刻去接球,讓他的神經能快速反應,如此他終於找到他的理想運動。

時間國家/地區事件1971-2-27法國


常見減重瘦身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